卷上天的家电行业,明年或将是危机之年?2024-11-14

今年以来,我国家电行业出口实现稳步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家电出口量同比增长21.8%同期,中国信保为我国家电产业链提供超过736亿美元的信用风险保障。从承保数据看,风险指标明显改善,大额报损案件显著减少。

但在对于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的出口展望上,贸易壁垒成为多家家电出口企业代表口中的关键词,海外建厂、风险防控则是企业代表关注的核心议题,看似潮平浪阔的海面下实际暗流涌动。

思退:家电出口增速预计放缓

从调研结果来看,企业对于后续出口预期并不完全乐观。

回顾今年前三季度行业出口增长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上年同期的低基数影响;

二是欧美市场补库存需求

三是大选不确定性和海运费持续走高带来一定的抢出口效应。

截至今年8月末,多家企业判断欧美补库存周期已基本结束,且俄乌、巴以冲突以及美国大选后的对华政策将对后续家电行业出口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对于今年四季度的出口预期方面,企业普遍判断仍有增幅,但整体增速趋缓,主要由于海外需求恢复情况相对有限,且前三季度抢出口一定程度上透支后续订单需求。

此外,不同区域市场差异较大,欧洲市场由于今年是体育大年,黑电产品上半年受体育赛事的拉动明显,预计后续出口将出现下滑,美国市场可能保持个位数增长,新兴市场将会是主要增量贡献地区。

对于明年上半年的出口展望方面,企业普遍认为由于今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出口压力将显著增大,预计仅有个位数的小幅增长。

根据中国信保承保数据,近五年来家电行业的出口增速和风险走势呈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如果后续行业出口增速走弱,海外信用风险将再次抬头。

建议企业结合宏观市场环境,判断买方对销售预期的合理性,严格控制发货节奏,持续做好收汇跟踪。

思危:企业出海多种隐忧不断

从短期来看,美国大选后的对华政策、区域贸易壁垒以及海运费的大幅波动成为企业当前出口面临的主要担忧。

美对华政策变化方面,企业主要是出于对特朗普若胜选对华贸易政策卷土重来的考量。特朗普主张更大程度的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土制造业,尤其是加征60%税的竞选宣言成为出口企业担忧焦点。

区域贸易壁垒方面,目前多国对家电产品的进口设置贸易壁垒。

以伊拉克为例,伊拉克政府于今年71日起要求对进口的特定电器产品必须获得由中央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组织(COSQC)颁发的伊拉克质量标志。

伊拉克市场为中东区域的重要出口市场,亦为近两年主要增量市场,但该项新规从发布到执行时间较短,COSQC认可的检验机构在国内较少,给企业出口伊拉克市场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海运成本方面,企业普遍反馈,今年上半年由于海运费的大幅上涨拖累出口利润。

随中东冲突的升级,国际航运要避开冲突中心的红海区域,向南绕过好望角。被迫绕行之下,海运费也水涨船高。此外,家电体积决定单集装箱可装载数量,进而影响到单台成本的分摊,由此大白电企业受运费上涨的影响更大。

思变:海外建厂已成大势所趋

近年欧美国家对家电电子产品加征关税动作更加频繁,今年年中,随部分小家电产品在美国关税豁免到期,部分产品将加征25%的关税,这对于家电出口企业无疑带来新的压力。

面对出海面临的贸易政策风险,海外投资建厂成为化解风险的有效方案。

从海外建厂节奏上看,主打品牌出海的家电龙头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出海先行军。早期家电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收购海外优质工厂或合资建厂的方式扩充海外产能,随后又通过在海外自主建设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公司来实现全球化布局。

从实际效果看,提前的海外布局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关税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全球的供应链布局,加强产品的本土化创新,提升自主品牌在当地市场占有率。

近两年,小家电代工企业也纷纷开始了海外投资建厂的步伐,以印尼、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成为备受企业青睐的建厂目的国。

当然,海外建厂并非一蹴而就。

面对海外建厂大势,企业仍需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前期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充分考量当地投资成本、人力成本、市场环境以及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

结语

古人有云无思也,无为也,企业做好出海三思,思退,进退方自如;思危,有备才无患;思变,趋时可无畏。

从长期来看,大国间的竞争博弈和逆全球化浪潮将成为主基调,全球经济波动、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将更加频繁的出现,家电企业出海之路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但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全球家电市场的巨大容量和新兴市场、细分产品项下的增长潜力,根据欧睿数据库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家电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4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2025年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5100亿美元。

而中国家电企业将凭借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在海外市场中踏浪前行。

来源:中信保

相关内容

内部信息登入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