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事前识别欺诈风险,避免上当受骗?2025-02-07

近年,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快速发展,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然而蓬勃旺盛的贸易需求背后,暴露出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部分心怀叵测者通过成立皮包公司、作为第三方恶意引导或串通买方、收购当地企业后借交易等种种手段,恶意对出口企业实施欺诈,给出口企业造成了不少损失。因此,对出口中东国家的中国企业来说,提高警惕意识,加强事前欺诈风险识别和排查的工作刻不容缓。

案例背景

突如其来的优质订单?

2024年上半年,中国信保突然收到多则针对中东国家买方E公司的询保申请,根据来咨询的出口企业们的初步反馈,E公司成立近10年,持续盈利,资产规模过千万,贸易洽谈过程也很顺畅……对于不少来询保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希望开发阿联酋业务的中小企业来说,E公司的订单看起来很是优质

发现疑点

信保助力企业事前识别风险

收到申请后,中国信保从贸易背景、交易历史、订单情况、交易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分析,迅速发现所谓优质订单背后,暗藏的可疑之处:

1、申请需求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多个供应商,且为短时间内密集提出。

2、涉及的贸易商品包括鞋子、食品、平板锅、医疗用品、电缆等,交易商品范围较广且无明显关联性。

3、出口企业在E公司下普遍并无交易历史,或仅与E公司的关联公司有短期交易历史。同时,E公司及其同一集团的关联公司在中国信保下并无历史承保记录。

4E公司在与出口企业沟通过程中态度十分积极,对出运时间的要求急迫,曾主动建议咨询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并主动提供最新财报供参考。

为此,中国信保进一步通过委托海外资信渠道等方式对买方展开调查,发现E公司属批发商性质,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和老板非本地人,且曾有多次历史迁址及变更实际控制人记录。另外,在调查过程中,渠道反馈无法联系到E公司,难以确定实际经营状态。

经过重重排查分析,中国信保第一时间梳理了买方项下的异常特征,就E公司项下的风险情况,对出口企业作出风险提示,提醒出口企业谨慎出运。最终,近10家出口企业在中国信保的提示下审慎开展交易,超1000万美元货值的相关货物避免在未开展全面风险识别的情况下贸然出运。

建议启示

如何更好识别和应对欺诈风险?

结合本案例,中国信保为出口企业提供建议如下,希望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前发现欺诈风险:

第一,多渠道交叉验证情况,加深对新买方的了解。对于首次交易买方,出口企业对其了解不深,因此,务必提前核查买方背景信息,通过多种渠道交叉验证信息的可信度,包括但不限于实地勘察、查询相关网站、向当地商会、银行或其他供应商咨询等。此外,出口企业也可通过中国信保调取买方的资信报告,详细了解买方最新情况;或下载并使用涵盖百万买方信息库的信步天下”APP,借助其中的资信红绿灯功能,免费一键查询买方交易风险情况。

第二,警惕买方异常特征,关注贸易细节。对网上询单、展会认识、第三方介绍的新买方,出口企业在洽谈订单过程中,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异常特征:

1、买方主体信息异常,如经营状态异常、营业执照等文件过期、主营业务与出口商品关联性不大、成立时间较短、联系方式非官方邮箱后缀、近三年存在迁址或变更实际控制人记录等;

2、交易过程异常,如不关心货物品质价格、要求发货时间较急、主动提供财报并建议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主动提供声称源自保险公司的资信报告或授信文件(不少经对比复盘后发现为伪造信息)。

第三,谨慎安排支付方式,留心买方付款路径。出口企业在与买方初次交易时,强烈建议采取收款后发货等较为稳健的支付方式,或向买方收取较高比例的预付款并取得买方对剩余货款的书面确认。在收到买方支付的第一笔货款后,认真审视买方的付款资金来源,特别留心是否出现水单造假、付款主体与交易主体不一致,或付款路径异常等情况。对于要求货发第三方的买方,应留存好买方书面确认的文件。

写在最后:一首简单的防骗顺口溜

最后,本文以一首简单的顺口溜作为结尾,希望广大客户在享受获取新订单的甜蜜的同时,也不必品尝被骗的苦涩:

识别买家莫心急,眼睛擦亮心放细;

多方渠道勤留意,交叉验证辨信息;

邮箱财况注册号,经营范围都要找;

询盘大方先莫喜,事出反常必有妖;

首单小额控风险,妙用汇款再查验;

全程警惕留心眼,慎管提单控货权。

来源:中信保

相关内容

内部信息登入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