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就目前国际集装箱班轮市场出现的“一舱难求、一箱难求、运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作了相关回应。
赵冲久分析了空箱紧张的原因。从需求的角度看,由于疫情的原因,国际上很多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都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我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产业链、供应链保护得非常好,这样就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需求大幅度增长。
从供给的角度讲,全球海运,尤其是集装箱运输有2300万标箱的运力,现在除了1%左右的船舶在修理以外,已全部投入到海运当中,甚至有一些非集装箱船,即一般的杂货船都来承运集装箱。
当前,一些突发事件对运力产生了影响。比如今年3月份,苏伊士运河的搁浅事故。一些其他区域性冲突,都会导致局部航运市场受到影响。并且,疫情影响之下,港口作业效率降低;海运船员换班过程效率降低。同时,还包括港口堆场不足等其他原因。
供需出现的矛盾导致了价格的上涨,所以出现一舱难求,而且价格在上涨。
总体来看,运价上涨是由供需矛盾决定的,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各国复工复产,形势会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交通运输部在这期间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外防输入方面,指导地方各个港口和交通航运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协助打通物流中的堵点等;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保证重点客户和重点物资运输;三是积极协调国际班轮公司加大中国出口航线的运力和集装箱的供给。
在中国大陆的主要航线上,今年1-5月份,各主要班轮公司投入的舱位数大幅增长,其中北美航线运力达到551万标箱,比2020年增长了65%,比2019年增长了27%。欧洲航线运力也比2020年增长了38%,比2019年增长将近10%。
空箱因为周转的困难,最近也非常紧张。我国造箱企业加大了生产力度,目前月产能已经提高到50万标箱,到5月份我国主要港口的空箱短缺量已经降到1.3%,逐步地有所缓解。
赵冲久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商务部等部门继续落实好稳外贸的相关措施,引导国际班轮公司持续加大中国大陆出口航线运力供给,同时提高集装箱的周转效率,指导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在价格方面,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海运口岸的收费监管,依法查处违规收费的行为。
此外,据介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水运大国,同时正在稳步开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水运篇的新征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我国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5.5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亿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名当中,中国港口有8席;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当中,中国占有7席。
第二,海运团队规模持续壮大。到2020年底,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到3.1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经营船舶运力规模分别已经达到全球综合类航运企业第一位和第二位。
第三,内河货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全国内河货运量完成38.15亿吨,到2020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长江干线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输量最大的黄金水道。
第四,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累计建成全自动化的集装箱码头9个,还有7个码头在建。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引领世界智慧港口的新潮流,自动化码头的设计建造技术、港口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来源:国新网、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