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正式提议:禁止强迫劳动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美东时间周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发表完“盟情咨文”后发布一项立法提案,该提案规定禁止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提供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
欧盟委员会在提案中规定,被发现是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既不能在欧盟销售,也不能从欧盟出口。对于已经在欧盟市场上的产品,将必须撤回。提案称,该禁令“应适用于在生产、制造、收获和提取的任何阶段使用强迫劳动的产品。”
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称,该规定涵盖所有产品类别,包括在欧盟境内生产的、供国内消费和出口的产品,以及进口产品,不针对特定公司或行业。
这份提案中没有具体提及任何地区或原产国。欧盟委员会执行副总裁兼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声明中表示:
“我们的目标是将所有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从欧盟市场上清除出去,无论它们是在哪里生产的。我们的禁令将适用于国内产品,进出口产品也一样。”
欧盟委员会的此项提案现在需要经过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的讨论和同意,才能通过。它将在通过后24个月内生效。
中企积极应对美"新疆棉禁令"恶法
这不由让人想到今年6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去年12月签署的所谓“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正式生效,这部“恶法”将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均推定为所谓“强迫劳动”产品,禁止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任何产品。外媒当时评论称,该法对新疆的关键产业——棉花行业产生明显的影响,并有可能严重损害中国的纺织业。实际上,从去年初开始,美方就针对所有新疆棉花及其制品实施进口禁令。面对美方的恶意打压,中国企业一直在积极应对,并取得成效。谈及美国新疆棉禁令影响,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总裁黄红雨表示,对于棉花贸易企业来说,最大风险是市场价格的变动,要通过期货工具来规避风险。他预计,禁令的影响暂时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中国企业正在想办法开拓美国以外的市场。“据我了解,已经有中国企业因为输美产品使用新疆棉遭罚款。”张家港棉花协会秘书长朱根生表示,美国法案从6月份实施,各大纺织品牌从年初开始就已经做了一些准备。法案强令对输入美国的服装等纺织产品进行溯源,企业需要提供纱线、面料等所用棉花的合同、采购发票等。此外,美国还试图防止企业通过第三方“洗棉”,因此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输入美国的纺织产品也会被要求提供相同的凭证。目前市场还有一种声音称,美国对棉花进行基因检测。朱根生认为,美方现在真正能做棉花基因检测的只有两家机构,全球也仅有20多个工作人员。“美国每年进口大量纺织品,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订单都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还停留在有疑点进行抽查这个层面,”朱根生推测,目前99%以上的输美产品都不可能做基因检测。一位要求匿名的在越南拥有工厂的中国纺织品制造商表示,一些下游客户被要求提供产品原产地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必须经过漫长的调查。“美方做法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有足够的证明文件,”他表示,很难区分进入越南的棉花来自不同来源地,因为它们在海上运输时就混在一起。
8月纺织品、服装出口环比均降
受美国新疆棉禁令、疫情等因素影响,近两年很大一部分高附加值纺服订单转移至印度、印尼、越南等国家,也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订单需求。中国棉花信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恶法”生效前,根据2021年海关统计的出口数据,预计最终用在出口美国的新疆棉用量大概是59万—64万吨之间。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棉花产量为573.1万吨。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8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309.76亿美元,同比增长2.9%,环比下降6.8% ; 其中纺织品出口124.9美元,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8%,服装出口184.9亿美元,同比增长5.1%,环比下降5.9%。 与前7个月对比,8月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下滑明显。从部分江浙、山东等地棉纺厂调查来看,加大对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及日韩、土耳其等国家出口棉纱已成为打破美对华进口商品继续加征关税封锁的突破口。一些机构、涉棉企业认为8月份我国棉纱、棉布出口保持增长势头,对整个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形成支撑。伴随着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自贸区自建成以来,有效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也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09万亿元,增长1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中国已连续13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巩固。2021年,在全球疫情反复、世界经济复苏放缓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继续逆势上扬,约为8782.07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8.1%。“从今年整体的发展来看,虽然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和风险加剧的外部环境,但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仍处于比较好的发展状态。”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袁波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贸易增速都高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增速。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总值为8551亿元,增长22%;与新加坡贸易总值为4572.3亿元,增长17.9%;与印度尼西亚贸易总值为6233.7亿元,增长29.4%。“数据也说明,今年以来,RCEP的生效实施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形成叠加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袁波说。
来源 | 科创板日报、棉花展望、中国棉花网、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环球时报、中国纱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