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博社:特朗普贸易主管提倡与中国“战略脱钩”。
被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提名为贸易代表的杰米森·格里尔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征收关税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格里尔曾担任罗伯特·莱特希泽的幕僚长,后者当时担任特朗普的贸易代表,格里尔对北京持强硬立场。格里尔在今年5月向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作证时提供了一份新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路线图,其中包括采取行动阻止中国企业为逃避美国关税而迁往其他国家。格里尔呼吁国会撤销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并对中国商品征收新的更高的关税。格里尔还建议限制中国商品通过其他国家进入美国,确保如果中国公司或其子公司在其他地方生产产品,或者产品中的中国成分超过一定门槛,该产品就不应在自由贸易协定下享受优惠待遇。格里尔建议国会通过法律,保护美国公司免受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或报复。格里尔呼吁扩大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以涵盖更广泛的关键行业,例如飞机、运输设备和传统半导体制造设备。格里尔呼吁国会允许美国政府审查对中国具有经济和战略意义的广泛领域的对外投资。格里尔还主张加强限制,防止中国企业向美国政府出售产品,并建议国会指示财政部建立针对中国的制裁制度,重点关注国际安全和人权等问题。
2、华尔街日报:美国公司纷纷囤货以应对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
美国企业正在重拾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使用过的策略:在关税生效前囤积进口商品。他们还在考虑如果关税生效,该如何应对——他们是否能够提高价格,是否需要寻找中国制造商的替代品。10月,中国出口已经大幅增长,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至少部分是由于选举结果不确定导致的提前发货。10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近13%,远高于普遍预期,且较9月份2.4%的增幅大幅上升。华尔街经济学家表示,由于前期投入,中国出口未来几个月应能保持强劲增长。中国仍是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国,美国则是其最大买家。2023年,美国公司购买了约43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其中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占最大份额。一些经济学家怀疑美国能否成功将中国产品的关税提高至60%。高盛经济学家预测,对中国征收的额外关税平均可能使有效关税税率提高20个百分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供应链管理学教授Chris Tang表示,提前进口“是一种短期解决方案”。在关税持续上涨且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企业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策略。企业已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地,如果买家能够找到中国生产的合适替代品,这一趋势预计将会持续下去。贝恩公司2024年的一项调查发现,69%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计划减少公司对中国的依赖,高于2022年的55%。
来源:市公平贸易预警平台
上一篇:贸易限制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