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目前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并且发展潜力巨大。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也是领土接壤的国家,双方的外交和经贸关系,不管对自身还是对国际都非常重要。
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中印企业之间的互动,比如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亮点,对于拉动印度经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段时间,中企却遇到了一些挑战。
12月17日,印度各地的抗议活动都在爆发,因《公民身份法案》而爆发的骚乱已经出现失控的迹象,甚至已经蔓延至印巴边境地区。出口印度的企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政府数据显示,今年7-9月,印度经济增速降至六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从去年同期的7.0%降至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将印度2019年的GDP增速预测下调了近一个百分点至6.1%,同时将2020年的预测下调至7.0%。
随着印度经济下行,政府正在力推“Make in India”政策,发展国内制造业。
12月3日,消息称,印度将对350种被视为“非必需品”的商品增加进口费用。据悉,印度已经确定了具体的清单,包括玩具、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产品。除此之外,印度还将为这些产品增加一项“质量检查”。
在印度国15亿美元的玩具市场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占了90%,该举措可能为了限制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保护本国产业。
据悉,样品将从每批货物中随机抽取,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海关将根据检测情况履行质检要求。其显然并没有想过给予相关企业过渡期。
这将导致我国许多生产企业无法及时调整生产和出运。不符合新规将无法在印度清关最后可能甚至被销毁,费用由进口商承担。我国部分企业获知消息已停止向印度出运相关产品货物。
印度将加强对电商进口产品的审查,也在推进修订其电子商务法规。
案例
今年年中时,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一度遭遇了来自印度的大规模“伏击”。
6月,孟买海关查获了约500件Sino India Etail公司的快递(该公司是中国电商平台SheIn上的官方印度卖家,主要销售服装和电子产品),并且还查封了公司的仓库。
海关给出的理由是,申报的金额过低,并且错误申报。孟买的海关也已经将此信息同步到了管理避税的国家风险管理门户,提醒其他海关也注意此类情况。随后,印度海关全境停止快递清关,中国卖家大批货物被卡海关,苦不堪言。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的“经商成本”仍相对较高,因为其劳工生产率较低,土地和工业用电成本较高,资本成本较高,物流和合规成本较高,突然的政策变更风险,延迟履行政府合同的风险等。
除此以外,还有成本超支和项目执行延误,更重要的是漫长而代价高昂的司法程序。
此外还包括市场信息不透明,秩序混乱;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竞争压力大,价格战激烈;市场实际需求与预期差异大。这些都是让从事出口印度的企业头疼的问题。
资金运营商的问题则有汇率波动大,风险高;外汇管制严,资金进出难;企业融资难,成本高;拖欠较常见,信用环境待提高。
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包括法律体系复杂,对争议处理没有信心;税务体系复杂,成本高;投资政策变化大,不确定性大等。
还有文化差异问题。印度政府部门行政效率较低;本地员工流动性大;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差异性大;市场诚信不足,找好的合作伙伴比较难。
出口企业
唉,外贸人太难了,可是印度市场如此庞大,我不甘心放弃这块香饽饽......
信保小卫士教你6招化解难题!
01与本地企业合资。通过与印度本土已经占据一定市场和拥有技术产品实力的企业合资,介入印度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有巨大需求的产品。
02通过投资控股当地企业参与印度市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阿里巴巴,它并没有直接进入印度市场,而是通过投资印度本土第二大电商snapdeal和支付平台Paytm的方式间接进入该市场。
03生产本地化。海尔当年一开始进入印度就是走的本土化道路,在当地生产和打造家电生态。在当地雇佣员工。一方面为当地创造就业和提供纳税,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会非常欢迎。另一方面,对企业有利的是,当地的劳动力丰富,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都比较低,相比在国内生产可以节省大笔成本。
04技术路线和知识产权。华为在印度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低于小米、VIVO、OPPO等品牌,但是由于这些品牌在印度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所以经常面临专利纠纷,被当地企业或者其他巨头起诉至法院。而华为则在印度加大了专利的申请力度,据悉,已经在印度申请600多个专利,欲在印度市场发起猛攻,为更大市场份额打基础。
05强势的市场策略和强大的渠道推广。由于印度市场地域宽广,市场空间大而分散,加上印度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面对复杂的市场,中国企业必须深耕细作,建立足够强大的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
06与印度政要和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在印度投资或者打入印度市场的企业来看,不管是马云还是雷军都跟印度总理莫迪有很好的关系。
来源:中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