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印度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之一,也是目前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当地时间6月23日,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4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1.4万例。同时,印度的核酸检测能力也严重不足,实际的疫情发展状态恐更加严重。虽然目前印度疫情仍呈上升趋势,但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该国低风险地区的贸易管制措施已经开始逐步放宽。为更好地跟踪和分析印度近期在与我国贸易相关领域的风险并供各方参考,特制作本简报。本期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印度疫情期间相关管控措施情况梳理;第二部分是近期印度相关主要政策措施的变动情况;第三部分是风险分析与建议。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多家国际机构预测,疫情将导致印度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2.重点行业:汽车制造业受疫情及政策影响,正逐步减少进口来自中国的零部件
3.重点行业:光伏业受疫情影响严重,我国组件和电池对印出口风险显著提升
4.重点行业:近期印度纺织服装行业进口付款违约风险有所上升
一、印度疫情期间相关管控措施情况梳理
4月下旬以来,印度开始逐步放宽疫情管制,对贸易管制政策进行调整。根据最新的封锁期指导方针,印度新一阶段封锁将区分严控区和非严控区(此前为集群、严控区和缓冲区)。印度已经逐步放宽了非严控区对商业活动、人员流动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将疫情爆发之后印度相关的措施进行了梳理和归类。详情如下:
总体来看,初期印度对疫情严重性缺乏重视,管控措施较少。特别是疫情发展初期,由于检测能力不足,印度一度宣称已经“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毒。但随后,印度疫情急转直下,确诊病例开始爆发式增长,主要是与由印度检测能力的加强有关。在3月25日印度宣布实施“全民隔离21天”的举措后,由于政策从发布到实施过于仓促,返乡人员的大规模移动和聚集,造成确诊病例迅速增加。尽管后续印度一再延长全国封锁措施期限,其确诊病例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目前,印度疫情失控的风险仍然较高。目前,印度只有几个疫情最严重的邦,即严控区继续保持严格封锁状态,而非严控区则已经开始不同程度的放宽防控措施。开放经济活动后民众的大规模移动造成确诊病例的增加,特别是允许各邦政府恢复跨邦交通等措施为疫情跨区传播创造了条件。世卫组织专家曾警告称,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对抗新冠病毒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印度控制该病毒的能力。
二、印度近期疫情相关主要政策措施变动情况
(一)印度全国封锁措施延长至6月30日
新华社新德里5月30日电,印度内政部30日宣布,将正在实施的全国封锁措施再延长一个月,至6月30日。
印度内政部当晚发布命令说,印度6月1日至6月30日进入下一阶段全国封锁,其间暂不恢复国际商业航班,每晚9时至次日5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宵禁。
根据命令中的封锁期指导方针,新一阶段封锁将区分严管区和非严管区。严管区继续保持严格封锁状态,仍旧只允许基本民生保障行业运营。非严管区自6月1日起允许区域内人员和车辆以及跨区域间的货车自由通行;自6月8日起,在保持社交距离前提下,允许宗教场地、酒店、餐厅和购物中心等开放。
(二)印度批准为压力较大的部门提供支持措施
5月13日,财政部长宣布了针对一些压力较大的部门和公司的支持措施,特别是微型、中小型企业,正规部门雇员,非银行金融公司,电力和房地产部门。5月14日,宣布了新一轮的支持措施,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重点是国内移徙工人、非正规企业、农民和中等收入家庭。5月15日,政府宣布了一系列针对农业部门的财政和结构改革措施,约占GDP的1.1%。5月16日,政府宣布了针对8个工业部门的一揽子结构性改革。5月17日,政府宣布将增加用于农村公共就业计划(NREGA)、公共卫生和教育的资源。各州的借贷限额也应从国内生产总值的3%提高到5%,前提是必须实施改革。中央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与无清偿能力和破产法规以及上市公司和私营公司在经济中存在有关的改革。
(三)印度疫情防控物资进出口政策调整情况
对消毒剂出口政策进行了修订,仅禁止出口“酒精类洗手液”(HS 3004;3401;3402;3808.94)。符合上述HS编码的所有其他物品均可自由出口。该决定自2020年5月6日生效。
对口罩出口政策进行了修订,允许出口所有类型的(棉、丝绸、羊毛、针织)的非医疗/非手术口罩(HS 3926.90;6217.90;6307.90;9018.90;90209)。属于任何HS编码的所有其他类型的口罩仍继续禁止出口。该决定自2020年5月16日生效。
对扑热息痛API出口政策(HS 2922.29.33)进行了的修订,使其“自由”出口立即生效。该决定自2020年5月28日生效。
暂时取消以下方面的进口关税:(i)人工呼吸或其他治疗性呼吸器(通风机)(HS 9018;9019);(ii)口罩和外科口罩(《医疗服务标准》第63章);(iii)人身保护设备(《服务手册》第62章);(iv)COVID-19检测工具包(HS第30和38章);(v)用于制造(i)至(iv)项的投入,但条件是进口商应遵循2012年海关(以优惠关税进口货物)规则中规定的程序。该决定自2020年4月9日-9月3日生效。
(四)印度推出20万亿卢比经济刺激计划
当地时间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发表电视讲话说,印度将推出总额为20万亿卢比(约合26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同时将再次延长全国封锁措施。据悉,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会集中在土地、劳工、流动资金和法律方面,照顾不同的界别,包括家庭手工业、中小型企业、劳工和中产阶层等。在电视讲话中,莫迪敦促印度民众支持国货。为支持“印度制造”、鼓励本地化生产和采购,印度政府未来在国际市场的采购额度将设置20亿卢比的上限。
三、风险分析与建议
(一)疫情影响下,印度经济增长将持续放缓
新冠疫情暴发后,印度经济增速严重下滑。不少国际机构预测,疫情将导致印度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印度中央统计局5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020年1-3月经济增速仅为3.1%。市场普遍认为,印度本财年经济增速将大幅下降,2021-22财年或有所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印度经济增速为1.9%。惠誉国际日前将印度本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的经济增速预期从此前的5.1%下调至2%;穆迪则将预期从5.3%下调至2.5%。此前,印度经济增速已持续七个季度放缓。
面对困境,印度财政部和央行均出台应对措施。但刺激措施仅具有兜底性质,并不足以提振经济。印度央行表示,印度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财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已无法实现,本财年的增长目标能否达成更难预测。
(二)汽车制造业受疫情及政策影响,正逐步减少进口来自中国的零部件
印度汽车制造业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根据惠誉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印度的汽车产量在2019年下降13.2%之后,在2020年可能继续收缩8.3%。同时,印度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贸易出口扶持计划,该计划的内容包括减少对进口的依赖,特别是减少对自中国进口的依赖,并大力发展替代产品。据统计,印度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量的近25%都来自中国。目前,印度多家制造商都表示将减少从中国进口产品,包括汽车零部件生产商Endurance Technologies、Varroc和Gabriel。此外,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印度汽车市场的需求,印度车企的偿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的收款风险也将随之大幅上升。
(三)光伏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组件和电池出口风险显著提升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和电池产品的提供国。印度太阳能发电项目在本次疫情中受到严重影响。首先,在太阳能方面,卡纳塔克邦(装机总量2.0GW),泰米尔纳德邦(装机总量1.6GW)和拉贾斯坦邦(装机总量1.7GW)三大州,合计占2019年太阳能光伏装机量的55%。就感染情况而言,这些地区都是印度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其次,随着疫情发展以及封锁期的延长,太阳能光伏开发商的现金流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其新项目开发进度也受物料和劳动力供给中断影响而有所放缓,对太阳能组件和电池需求也将下降。这将可能使得我国对印相关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并导致风险显著上升。
(四)印度纺织服装行业进口付款违约风险有所上升
随着疫情发展以及封锁期的延长,印度的大型商场和非必需品实体店被要求暂停营业,再加上消费者对疫情的恐慌而减少消费活动,近期印度服装零售额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印度全国物流尚未完全恢复,且在线购物平台仅允许交付必需品,纺织服装线上销售渠道也面临交付难题,经营困难导致进口企业付款能力下降,违约风险上升。
鉴于此,基于印度近期疫情相关管控措施的形势变化及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建议相关进出口企业:
首先,面对近期印度宣布放宽疫情防控措施、恢复经济活动带来的新订单,建议企业持谨慎态度,尽量选择优质、长期合作的客户,审慎看待普通小客户订单,并实时关注该国交通及货物运输管制情况,避免因无法提货或运输延误造成本大幅上升而蒙受额外的经济损失。
其次,建议企业应及时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即使是长期合作的优质客户,也要重点关注其付款能力及付款意愿的变化,尽量采用信用证等风险较小的收款方式,交易中尽可能提高预收款比例。
第三,虽然目前印度已逐步放宽疫情防控措施,商店、购物中心等陆续恢复营业,但由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其政策也有可能随时更改,防控措施有重新收紧的可能,建议提前防范疫情反弹风险。最后,建议企业要尽量用好用足出口信用保险,以全面切实保障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