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轮到别人“抄袭”我们了2024-08-12

自主商标被竞争对手恶意抢注、货到港口却因涉嫌侵权遭扣押...近年来,伴随国货出海步伐逐步加快,外经贸企业面临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明显增加,甚至有部分企业深陷侵权“泥潭”,严重影响企业发展。从企业海外发展环境来看,知识产权具有强地域性特征,可能风险复杂多变且广泛存在于企业海外发展整个过程中。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走出去”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知识产权风险,小伙伴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企业出海知识产权风险类型

(一)专利、商标及版权侵权

此处重点提示两种情况:

01针对贴牌加工(OEM)企业,在承接订单时应注意是否获得商标等知识产权使用授权,否则可能面临被诉风险。

02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经常出现“爆款”产品图片同质化的情况,即“盗图”,如果被诉侵权则会被平台下架商品,甚至出现闭店或冻结资金账户等极端情况。

(二)贸易调查

目前国内企业遇到较多的是美国337”贸易调查,即对于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进口产品和不公平竞争的进口贸易行为发起调查并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此类调查持续时间通常为1-3年,一旦遭遇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司法成本,因此从事生物医药、通信电子、人工智能等敏感性行业的企业需要高度重视。

(三)展会纠纷

在参加国际展会时,企业带去的参展商品、宣传材料以及展台设计等都是常见侵权风险点,如未提前开展规避举措,则可能面临被当地海关或展会管理方扣押甚至需承担法律责任。

(四)商标抢注

近年来国内企业商标在国外被同业竞争对手或经销商、代理商抢先注册导致原有商品无法在目的国销售的情况频频出现,从而造成失去市场份额或被索取高额转让费的局面。

海外知识产权风险“保护符”

足以可见知识产权风险并不亚于外经贸企业面临的海外信用风险,但我们对待这种风险的同时也应看到背后存在的机遇,那么如何既用好知识产权实现自我保护,又能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我们给您提供以下建议:

全面了解海外目标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若对方联系人明确其是中间商或者代理,必须要求其提供相关书面授权。若出口商不是从合同买方处直接获得合同文本的,需向中间商或代理索要其获得合同的原始途径证明,原始邮件必须通过买方官方邮箱发出。

遵循“产品未动、注册先行”原则

不仅要在国内及时注册,还要提前查询使用在出口商品的商标等知识产权是否在目的国已被注册,对经核未注册的商品应自己主动或协调买方尽快完成注册,防止被“抢注”。特别是对于商标注册还可通过马德里体系提出领土延伸申请。

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可通过完善自身内部管理或委托律所等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同时企业也应尽量避免使用与其他品牌类似的外观设计等内容。

来源:中信保

相关内容

内部信息登入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