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浙江某出口企业主营业务为服装纺织成品,由于国际贸易形势波动频繁,今年又遭遇了进口关税暴涨、买方紧急叫停订单的突发状况,公司业务一时间陷入停滞的困境。
此时,企业负责人颇具“远见”地打算前往东南亚进行转口贸易,投入了人力物力,打通了所谓的货物到第三国再出口的“路子”,但是等到要实际发货时就傻了眼,前往转口的第三国出口政策发生了变化,严格核查转口贸易货物、设置转口贸易关税。企业出口的成本不仅没有显著降低,前期的投入也白费了。
案例背景
近几年国际形势波动、各国进出口政策变化频繁且针对性日益加强,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许多企业的出口待执行订单都在面临延期的情况。
对于国内供应商来说,短期内的订单延期执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已经生产好的货物成品经不起长期的等待,不断延期将导致更多的订单取消、违约风险,国外客户又急着要货、将增长的成本加压到国内企业身上。
自然的,国内企业将眼光放到了转口贸易上,无需再次加工产品、简化的贸易手续、降低关税等优势都让企业希望通过转口贸易来解燃眉之急。可是就如同案例中出现的情况,转口贸易其实并非“万全之策”。
转口贸易的风险
真实的案例都在提示国内供应商们,转口贸易看似简单便捷,但仍存在潜在的风险:
01合规性挑战
随着转口贸易的规模逐年扩大,欧美地区等部分国家对于“虚假原产地”“单据转口”海关核查力度加强,比如美国海关今年更新海关系统,对于产品的原产地核查、跟踪识别尤为严格,一旦被核准为虚假原产地,出口企业将面临罚款、扣货等重大风险。
02政策波动
转口贸易通常通过与我国有贸易协定或者产业链加工集中的第三国家进行,近期频繁发生提高中国来源货物当地加工增值比例的要求,如果无法提高当地加工增值的比例,则有可能面临无法出口甚至罚款的风险。
03欺诈风险高发
转口贸易通常委托第三方代理公司进行,网络上许多打着“100%清关”旗号,实际骗货、骗手续费,然后失联的情况屡见不鲜,使得出口企业无从追踪、货财两失。
建议
(1)对于海外买方提出转口贸易的需求,谨慎接受,充分了解贸易背景、路径等情况,做好客户的资信尽调工作;
(2)全面了解转口国和目的国最新的海关政策,仔细核验全流程合法合规,提前做好合规自查,规避相关风险。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取行业有名、可靠的中转服务商,签署完整的合约,防范欺诈风险。
来源:小马哥
上一篇:货走钱空!这一邻国贸易骗局套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