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越南严查原产地证造假!美国海关也正准备严查关税欺诈2025-04-21

4月16日,中国商务部转发了来自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一则紧急预警通知。通知内容显示:为防范原产地造假行为,越南工贸部近期发布了第2515/BCT-XNK号文件,要求强化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监管措施,以杜绝原产地造假现象的发生。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关税战的持续升级,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场大规模执法行动。在关税增加引发的政治争议吸引公众目光的同时,海关系统内因欺诈行为带来的风险正悄然浮现。

《越通社》413日报道,为防止原产地造假行为,越南工贸部近日颁布了第2515/BCT-XNK号文件,要求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根据该文件,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料,尤其在美国对包括越南在内的多个国家采取关税政策的背景下,更显复杂。为主动应对新形势,保障越南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不影响越南企业的生产与出口活动,工贸部建议出口行业协会以及生产、出口企业注意以下内容:

各出口行业协会应与国家管理机构密切配合,及时提供有关政策机制和国际贸易市场动态的信息,以便向会员企业提出建议和做出指导,助力其主动制定生产与出口方案;

协会应作为协调单位,支持会员企业拓展和多元化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减少对单一进口原材料市场的依赖;

建议会员企业注意保障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来源的可追溯性,符合进口国关于食品卫生安全和溯源的相关要求,防止原产地造假行为发生。

越南工贸部还要求出口企业主动制定应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计划,通过寻找来自仍具发展空间和潜力的进口市场的客户与合作伙伴,以拓展业务并推动发展。此外,企业还需慎重考虑出口产品所需原材料的供应来源,确保符合进口商的要求。美国海关正准备严查关税欺诈特朗普政府升级对华关税战之际,美国海关正筹备大规模执法行动,而海关系统内的欺诈风险也随之浮现。随着关税的急剧攀升,尤其是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为海关欺诈活动提供了滋生土壤。面对高昂关税,美国部分进口商开始采取各种规避手段,其中不乏非法操作。

虚报货物类别、低报货物价值以及虚假申报原产国等行为,成为部分进口商绕过海关监管、逃避关税缴纳的惯用伎俩。早在2000年代初,就曾发生一起大规模纺织品欺诈案。一些进口商通过虚报中国纺织品原产国的方式逃避关税,导致美国国库损失超过一亿美元。近年来,海关欺诈手段不断翻新。

2018年,一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电子产品公司因低报从中国进口货物的价值而被查处。随着关税政策的持续收紧,此类欺诈行为的威胁正重新上升,促使CBP官员加强执法准备。更值得关注的是,法律专家指出,海关欺诈案件正越来越多地通过虚假索赔法进行追诉。该法允许私人方代表政府提起诉讼,使得了解内情的举报人成为打击欺诈行为的重要力量。在某些情况下,举报人可获得追回资金的10%作为奖励,这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和竞争对手揭露欺诈行为的积极性。

该法已促成多起大型和解案件,例如2016年一家公司因提交虚假进口货物索赔而被迫支付1100万美元。Flexport创始人Ryan Petersen近日也在社交媒体上透露,CBP为举报海关欺诈的举报人提供追回资金的10%作为奖励。这一政策无疑将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打击海关欺诈的意愿,但同时也对海关系统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海运网

相关内容

内部信息登入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