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松口:对华关税将从145%大幅下降
据美国媒体报道,4月22日午时左右,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对投资者的闭门会议上表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45%的关税,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关税,这种现状是不可持续的,并称“不久的将来”将出现降级,将让市场 “松一口气”。当天下午五点左右,特朗普亲自表态称,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将由当前145%的水平“大幅”下降,关税也不会降到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
特朗普称或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中方回应
4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称,美国同中方谈判时不会采取强硬态度。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中方必须同美达成协议,否则无法同美做生意。若不同美达成协议,就按美方说的办,美才是定规矩的一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表示,“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郭嘉昆强调,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
美国前总统齐发声“炮轰”特朗普
美国三位民主党籍前总统奥巴马、拜登和克林顿近日相继发表讲话,他们表示:当前美国正经历一个非比寻常的时刻,一些既定规范正遭到忽视,因此必须采取非常措施。美国前总统们凭借其独特的地位和资格,对市场情绪和政治经济领域的重要人物依然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特朗普执政风格的多变和不可预测性触及了多方利益,导致他面临重重阻力,甚至可能遭到政策的反噬。这也是市场感到不确定并寻求避险的主要原因。
砸商人饭碗、乱农民生计“美国反对美国”情景再现
美国特朗普政府以所谓“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为名大打关税战,引发美国内外普遍批评。几次三番对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更是让美国农业界、商界、工业界、政界甚至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文艺界感到混乱和恐慌。
4月14日,多家美国小企业联合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政府在未获得国会批准的情况下无权单方面宣布加征关税,他们要求阻止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关税措施。
由于小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足够的资金储备,加上金融机构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而收紧贷款和投资,小企业失去了原有的收入来源,又无法获得维持运营的贷款和投资。如果关税措施无法取消,这些企业似乎面临着普遍的“猝死”结局。
白宫新闻发言人再穿中国制造的服装
据参考消息报道,4月21日白宫新闻发言人穿着中国制造的服装,参加白宫复活节活动与特朗普开心交谈。报道称,白宫新闻发言人穿着的蓝色蕾丝连衣裙为英国品牌,但这件连衣裙在网站的详情页上标有中国制造的字样。此前,白宫新闻发言人就曾穿着中国制造的红色裙子参加一新闻发布会引热议。
敦煌网“被迫营业”
谁能料到,在关税交锋的复杂棋局中,最坐立不安的竟是美国消费者。当中国的生产商们通过Tik Tok平台发布一系列视频,介绍自己是如何用极低的出厂价为国际大牌代工时,短视频宛如一扇窗,让美国网友窥见了贸易摩擦背后的市场真相。随着视频的广泛传播,美国消费者幡然醒悟:关税加码最终买单的是自己。
4月以来,中美关税政策的数度交锋让跨境贸易商们如履薄冰,为了自救,大量中国供应商和制造商选择在Tik Tok上发布视频,揭露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代工秘密”,告诉美国消费者自己代工的产品在被国际大牌贴牌销售后,价格翻了好几倍。
据观察者网援引港媒报道,在敦煌网上,顾客可以轻松找到价格约为20美元的Goyard手袋仿制品,而正品价格超过4000美元;还有与Lululemon品牌类似的瑜伽裤,价格约为10美元。
中国强势反制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实施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并对其他经济体征收10%至49%的“对等关税”,几乎无差别地对所有贸易伙伴发起“全面进攻”。
4月4日,中国决定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的关税进行精准反制。
坚决反制!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
4月9日晚间国务院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大豆、高粱、猪肉、牛肉、水产品等加上之前的10%,中国已对美国这些产品累计征收94%的关税。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上之前15%关税,中国已对美国这些产品累计征收99%的关税。
4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对75个国家暂停征收“对等关税”90天,中国是“豁免名单”中唯一被排除的对象,对华关税又从104%飙升至125%,对华关税总税率达145%。美国政府已由无差别“对等关税”的“全面进攻”转向单独针对中国的“重点进攻”,这反映出美国政府发起的关税霸凌信心不足,特别是伴随着美元进一步走低,美国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抛售。
240万吨巴西大豆入华,特朗普没想到中国不怕脱钩
中国暂停采购波音飞机及配件的举动,让美国总统特朗普大为恼火,他在社交媒体上谴责中国“不守信用”。
然而,特朗普未曾料到,波音只是“前菜”,短短三天内,中国企业就从巴西进口了大约240万吨大豆。要知道,大豆一直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去年占比高达28%。但随着中国大量进口巴西大豆,美国的市场份额骤降至18%,最大对华大豆出口国的桂冠被巴西摘取。
240万吨巴西大豆抵达中国,美国政府终于醒悟,中国并不畏惧与美国的“分离”,他们试图通过极端手段持续获利的图谋已然落空。
240万吨巴西大豆的进口,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早有准备,不惧怕与美国的“分离”。特朗普本人多次表达希望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意愿。对此,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谈,欢迎;打,奉陪到底。若特朗普不能理解中方的立场,美国将面临更多挫败和更为严峻的挑战。
关税战,中国奉陪到底
中国面对美国关税霸凌的反制,既是出于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应对,也是为了维护国际规则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坚韧的战略定力对美国的关税霸凌奉陪到底。
其一,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备应对外部风险的雄厚实力。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巨大投资和消费潜力。“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中国已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14亿中国人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绿色数字等新型消费、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需求扩大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其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累起强劲经济韧性。2020年5月,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美国不断加征关税的霸凌行为出台后,京东、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美团旗下小象超市、永辉超市等已提出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我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比较优势正在转化为竞争优势。
其三,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推动供应链和价值链向上攀升,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我国制造业产值已是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四国的总和。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以及对与我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零关税,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其四,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且伙伴多元化极大地提升了对外贸易竞争力。美国从2017年的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下降到第三大贸易伙伴。2018年,我国对美出口约占对外出口的21.8%和GDP的3.9%,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约占对外出口的14.7%和GDP的2.72%。与此同时,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不断增加。
最高超3400%!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将征天价关税
美国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将对来自柬埔寨、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启动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调查,并决定征收高额关税。其中,柬埔寨税率最高达3403.96%,泰国799.55%,越南542.64%,马来西亚168.80%。如此重税,无疑对相关出口企业形成致命打击。
尽管政策对象表面上指向东南亚国家,但其真正目标直指中国在东南亚布局的光伏制造基地。这次制裁的背后,实则是美国对中国主导的全球光伏供应链持续进行“技术封锁+产能围堵”的延伸操作。
东南亚转移模式受挫,全球产业链进入再博弈,自2012年起,美国就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高额关税,迫使中国企业将产能“出海”。而东南亚,凭借人力、成本和政策优势,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重要替代性制造基地。然而本次美方的政策变动,本质上是对“绕道”模式的封堵,将原本的区域性限制,升级为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系统打压。受此影响,短期内东南亚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将陷入困境,相关企业的供应链计划面临重构。
近年来,由于关税战,中国纺织行业开始“绕道”通过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向欧美出口。美国近期的政策变动也引起了纺织行业的担忧。特朗普政府在2月和3月连续两次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0%的关税,导致直接出口棉制品到美国和欧盟的难度大幅增加。通过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墨西哥等国家进行“转口贸易”成为主要选择,采购东南亚的棉纱等原料有助于规避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风险。4月15日,美国海关启动了原产地核查2.0系统,对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转口贸易中心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在美国对中国全球供应链主导地位的持续打压之下,转口贸易的途径已经变得不可行,中国纺织外贸企业的生存战已经打响。
来源:中国纱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