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基于2025年9月份的外贸数据(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数据中心、环球慧思智能贸易终端等),从贸易总体运行态势、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动态、多边贸易合作特征、贸易方式结构、重点商品贸易格局、外贸区域发展差异与核心省市贸易表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态势等维度,对中国外贸发展的整体态势、区域市场的表现、产品结构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外贸出口在9月份继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不仅实现了增速的显著回升,更在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中国货物出口数据分析
商务部商务数据中心统计显示,2025年9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达5666.9亿美元,同比增长7.9%。其中,进口额为2381.2亿美元,同比实现7.4%的增幅;出口额则达到3285.7亿美元,实现8.3%的增长。
从2025年1-9月份中国货物月度出口总额来看,9月份中国货物出口呈现显著加速增长的态势,成为前三季度的一个亮点。从出口额看,9月份出口额为3285.7亿美元,不仅比8月份有所增长,更创下了1-9月份单月出口额的最高纪录。从同比增速看,9月份出口同比增长8.3%,这一增速显著高于7、8月份,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月增速放缓的趋势,并回升至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纵观前三季度,出口增速在3月份达到12.4%的高点后有所波动,9月份的强劲表现标志着增长动能的再度增强,为全年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数据分析
2025年9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呈现显著市场结构性分化。出口总额虽呈现环比增长,但这一势头掩盖了内部分化的现实:增长动能高度集中于少数关键经济体,而部分重要市场却同步出现回落。这种不平衡格局反映出全球区域需求周期的明显错位,标志着中国外贸正面临需求结构复杂化、区域表现不均衡的新环境,对国际市场动态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商务部商务数据中心2025年9月份中国与主要国家/地区出口数据显示,在实现环比正增长的市场中,中国香港的表现最为突出,对其出口额达到345.3亿美元,环比增幅高达27.51%,其巨大的增量与增速使其成为本月出口增长最为核心的拉动力,这反映了其作为重要转口贸易枢纽的活力增强。美国市场同样提供了关键支撑,以8.52%的增速稳健增长,证明了其作为中国主要消费市场的需求韧性。此外,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市场均实现了温和增长,共同形成了一个稳定且多元的正面支撑面。这一上升板块整体呈现出“核心驱动、多点支撑”的积极态势,是9月份出口总额得以增长的关键基础。
日本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贸易伙伴,在9月份实现了稳健的环比增长,以此展开分析。根据环球慧思智能贸易终端数据统计,当月,中国对日本出口的稳定增长主要由计算机、蓄电池等高端制造和绿色能源产品驱动,出口结构正在向技术更密集、附加值更高的领域优化和升级。
从2025年9月中国对日本出口额排名前十的行业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以机电产品为核心,电机、电气设备行业和机械设备行业是两大支柱;其中,机械设备行业出口额同比增长17.75%,增长势头尤为强劲,显示出日本市场对中国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持续依赖。与此同时玩具、游戏品行业以8.86%的增速成为高增长的亮点行业。
深入产品类别分析,在机电行业内部,增长引擎并非传统认知中的手机或集成电路,而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品类,其出口额激增44.89%,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此外蓄电池品类也实现了25.76%的高速增长,印证了新能源领域的旺盛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同为机电大类的集成电路品类,出口额却出现下滑。
从具体商品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的竞争力基础已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成品,深化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核心组件、中间品和关键材料。其中液晶显示模组高居榜首,它与带显示屏的彩色电视机和电视摄像机及视频摄录机,表明中国在消费电子核心部件领域的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已获得高端市场认可。同时,工程机械零件、车轮及零件和电力控制盘的上榜,印证了中国作为日本汽车、机械等优势产业不可或缺的供应链伙伴的角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静止式变流器,作为光伏逆变器等新能源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大量出口揭示了中国在绿色能源产业链上的优势正持续向日本市场输出。
从环比下降的具体国家与地区来看,部分市场的降幅尤为显著,新加坡的出口额环比锐减21.12%,加拿大与法国紧随其后,这三者构成了本月降幅最深的第一梯队。这种急剧下滑的表现是这些市场面临短期经济挑战的信号。此外,作为传统重要贸易伙伴的德国与越南也分别出现了8.62%和5.12%的环比下降,两者的出口额基数较大,其同步走弱对整体出口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拖累效应。与此同时,中国台湾、印度及马来西亚等市场的表现也低于上月水平。这些代表性经济体的集体回调,与香港、美国等市场的强劲增长形成了结构性反差,清晰地表明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需求周期并不同步,中国外贸正面临一个需求动力此消彼长、市场表现日益分化的复杂局面。
2025年9月份,中国对越南的出口额达166.9亿美元的高值,以此展开分析。环球慧思智能贸易终端数据统计,当月,中国对越南的出口结构高度优化,其增长动能紧密契合越南作为全球新兴制造基地的角色。即使存在短期的环比波动,但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供应链产品出口持续高速增长,证明了中国作为越南上游核心供应商的地位依然稳固且不断加强。
在宏观层面,电机、电气设备行业以高达42.92%的同比增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出口额是第二位机械设备行业的3倍以上,两者共同构成了出口的绝对主力。这表明越南正从中国大量进口机电产品及生产设备,以支持其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高增长的背景下,钢铁出口额同比大幅下滑47.02%,这可能是导致整体出口额出现月度环比下降的主要拖累因素之一,反映了越南在建筑用原材料等方面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深入产品品类层面,中国对越南的出口结构正朝着高度优化、并与越南作为“全球新兴制造基地”角色深度契合的方向发展。出口产品高度集中在电子产业的核心部件与中间品上:集成电路是最大的单一出口品类,平板显示模组和印刷电路也位居前列。这三大类产品说明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用于手机、电脑等产品组装的核心元器件。同时蓄电池和变压器的持续增长,也反映了在绿色能源领域的供应链合作正在深化。
从具体商品看,榜单前列完全由集成电路和显示模组主导。存储器与处理器及控制器这两大类核心芯片位居前二,且同比增速分别高达63.03%和45.92%,这反映了越南的相关产业对核心电子元器件有着旺盛需求。与此同时,液晶平板显示模组也保持着58.58%的高速增长。更为惊人的增长出现在支撑电子组装的基础部件上。计算机零件与印刷电路的出口额同比翻倍有余,增速分别达到117.70%和103.70%,显示及音视频设备零件也增长了70.76%。这种三位数的爆发性增长,预示着越南相关制造业对来自中国的计算机零部件需求正在急剧扩张。此外,锂离子蓄电池以65.10%的增速成为另一大亮点,印证了新能源产业链从消费电子到电动汽车的合作在快速深化。唯一出现下滑的是OLED显示模组,这可能源于特定产品的技术迭代或订单波动,但并不能改变整体技术密集型零部件出口火热的结构性趋势。
三、中国对主要经济组织的出口数据分析
根据环球慧思智能贸易终端数据统计,2025年9月份,中国对部分经济组织的出口表现呈现全面增长的格局。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最大的出口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出口额达1466.64亿美元,以15.17%的同比增速位居前列,凸显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贸易畅通方面的显著成效。东盟和欧盟两大板块齐头并进,分别实现15.62%和14.68%的高速增长,表明中国与这两大传统重要伙伴的贸易合作持续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表现同样亮眼,11.63%的稳健增长体现了协定区域建设对出口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虽然保持正增长,但增速相对温和,反映出不同经济组织间的发展态势与需求结构存在差异。总体而言,这一格局印证了中国外贸市场的多元化特征,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正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5年9月份,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以德国作为核心引擎,凭借99.77亿美元的出口额遥遥领先,稳固其第一大采购国的地位。荷兰的规模位居第二,显示出两国在中国对欧贸易中的支柱性作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波兰四国规模接近,出口额集中在40亿美元区间,构成了对欧出口坚实的中坚力量。相比之下,比利时、匈牙利、丹麦及瑞典等国家虽位列前十,但单个市场规模相对有限。这一结构表明,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集中于少数核心市场,面临着市场结构相对集中的潜在风险,未来在巩固德国、荷兰等主要市场的同时,需进一步挖掘其他市场的增长潜力,以增强对欧贸易的韧性与广度。
2025年9月份,中国对欧盟主要国家的出口增长态势呈现显著分化。多数核心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同比增长,其中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增速尤为突出,荷兰与德国也保持了稳健增长,共同构成主要增长动力。中东欧盟成员国表现亮眼,匈牙利以50.51%的高增速持续领跑,丹麦增长亦十分强劲,显示出该区域巨大的贸易潜力。然而,市场表现并非均衡,北欧的瑞典连续负增长且跌幅扩大至-10.91%,比利时增速从16.79%急剧放缓至3.71%,表明这两个市场依然面临需求结构调整或短期经济压力。这种增长格局印证了中国对欧盟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特征,在保持传统核心市场稳健增长的同时,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正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结构展现出多元化与绿色、数字化双轮驱动的鲜明特征。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展现出以机电设备为绝对核心的多元化格局。电机、电气设备与行业和机械设备行业的出口额遥遥领先,两者构成了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车辆、家具、玩具及化学品等行业也占据重要份额,显示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覆盖广泛。
从产品品类看,蓄电池品类以超53%的同比增速高居出口额榜首。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与半导体器件品类作为数字经济的硬件基础,也保持了超过20%的稳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乘用车整车品类出口出现下滑,但其零部件却保持增长,显示出中国在汽车产业链上的角色正在从“成品出口商”向“技术与部件供应商”转变,合作层次变得更深入、更核心。此外,船舶品类出口的大幅增长,则可能标志着中国在高端交通工具领域的市场突破。
从具体商品看,锂离子蓄电池以绝对优势位列榜首,其庞大的体量与超过55%的高增速,充分证明了欧盟的绿色转型正在为中国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光电池超过27%的增长印证了光伏能源领域的旺盛需求。
在数字消费领域,中国制造占据主导地位。便携式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两大典型消费电子品稳居前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视频游戏控制器出口额实现了翻倍增长,增长率高达103.42%,反映出中国在娱乐电子硬件制造上的强大实力与市场认可度。
然而,数据也揭示了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纯电动乘用车的出口额出现了高达39.14%的剧烈下滑,这与位居榜首的蓄电池旺盛需求形成强烈反差。这一方面可能与欧盟针对电动汽车的贸易政策收紧有关,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对欧出口正从单纯的整车出口,向更深层次的供应链核心部件与技术合作模式转变。
四、中国出口按贸易方式与企业类型分类分析
根据商务部商务数据中心统计,2025年9月份,一般贸易作为绝对主导方式,贡献了2063亿美元出口额,占总值的62.8%,其贡献了整体增长率的64.2%,凸显了其作为出口增长压舱石和中坚力量的关键地位。与此同时,加工贸易展现出强劲复苏势头,其同比增速为各方式中最快,对增长率的贡献度达到27.2%,显示出其在全球需求特定环节的活力回升。其他贸易方式温和增长,贡献了8.6%的增长动力。这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格局,印证了中国出口价值链的持续升级,它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创造的是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价值,而不仅仅是加工装配的环节价值。一般贸易主导的格局增强了出口的自主性和韧性,而加工贸易的较快回升则增强了整体出口的稳定性。
2025年9月份,其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是绝对主导力量,其出口额2112亿美元,以10.6%的同比增速贡献了高达80.6%的增长贡献率,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核心引擎。外资企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出口额占比28.9%。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国有企业出口额同比下降11.8%,其负增长对整体增速形成了11.8个百分点的拖累。这一格局凸显出民营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中国外贸稳增长、优结构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所有制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发展动能存在显著差异。
五、中国出口按行业分类分析
根据环球慧思智能贸易终端数据统计,从宏观结构分析,2025年9月份,电机产品和电气设备作为第一大出口品类,以957.34亿美元的规模和14%的增速稳固了其支柱地位,与核反应堆、机械设备行业共同构成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船舶行业出口同比增长94.05%,虽然规模相对有限,但这一增长预示着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与此同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家具和针织服装行业则延续负增长态势,分别下降3.4%和5.99%,这种分化格局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出口正从低成本优势向技术密集型驱动转变。
整体而言,高新技术产品和装备制造的增长动能显著强于传统制造业,这种结构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持续向上攀升,出口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
从产品品类来看,2025年9月份,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与平板显示模组三大核心电子元件均呈现协同高速增长态势,这共同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的参与深度正持续提升。
新能源相关领域表现突出,蓄电池同比增长31.26%,显示绿色能源产品的全球需求持续扩张。交通运输装备领域,机动车辆与船舶品类均实现稳健增长,其中船舶出口额突破52亿美元,表明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额虽达138.91亿美元,但同比下滑3.06%,而规模最大的电话机品类仅维持5.51%的温和增长,显示传统消费电子品类已进入成熟发展期,增长红利减弱。
在出口额前十的具体商品中,存储器、锂离子蓄电池和处理器及控制器均实现高速增长,反映全球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能源领域的需求持续扩张。同时,通信设备零件(40.39%)与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20.17%)的快速增长,凸显中国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供应链中参与环节的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智能手机以147.6亿美元的出口额居首,但同比微降1.43%,便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亦下降4.04%,表明终端消费电子产品进入存量调整阶段。
六、中国出口按地区与省份分类分析
据环球慧思智能贸易终端数据统计,2025年9月份,出口增长格局正从传统沿海枢纽向中西部和沿边省份扩散,区域发展更趋均衡,内陆地区在外贸格局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华东地区作为出口核心,总量达1611.38亿美元,但内部表现不一:江苏、安徽和山东实现稳健增长,而上海与浙江则出现环比回落。华南地区总量虽达926.43亿美元,但受广东拖累整体下滑1.61%,然而广西与海南的强劲增长成为区域亮点。
值得关注的是,华中地区在河南的大幅增长带动下,整体环比增长达11.98%。华北地区则凭借北京、天津和内蒙古的稳定表现保持增长。东北地区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吉林和黑龙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西北地区中,新疆、陕西稳步增长,甘肃实现翻倍增长。西南地区中,四川表现突出,西藏因基数较小呈现大幅波动。
(1)广东省
2025年9月份,从具体商品来看,存储器和锂离子蓄电池表现尤为突出,前者反映全球数字经济带来的数据存储需求激增,后者则印证了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扩张。同时,便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与通信设备零件的快速增长,体现了广东在消费电子制造与产业链配套方面的完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规模最大的单一品类,智能手机以4.73亿美元出口额保持7.67%的稳健增长,而处理器及控制器和其他集成电路的同步增长,共同勾勒出广东从终端产品制造向核心部件供应链深化的发展轨迹。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导的出口结构,标志着广东省外贸正在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
广东省出口市场主要依赖中国香港和美国两大传统核心市场。中国香港以42.22%的占比稳居首位,美国以19.64%位列第二,两者合计占据出口总额的61.86%,构成广东外贸的绝对支柱。
其余主要市场中,越南、印度、日本等亚洲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形成重要补充,但单个市场份额均未超过8%。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主要经济体占比相对有限,德国和荷兰合计不足10%。这种市场分布格局既体现了广东与香港紧密的经贸联系和美国市场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对亚洲区域供应链的深度融入,但同时显示出对两大核心市场的依赖,市场多元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2)江苏省
2025年9月份,江苏省出口商品以智能手机为首,维持了其在终端消费品领域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存储器、处理器及控制器等核心电子元器件的强势表现,凸显了江苏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地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浮动式钻探平台和货运船舶两类产品同时跻身出口前四,标志着江苏在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制造领域已形成显著竞争力。此外,锂离子蓄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同步上榜,展现出江苏在新能源产业链布局的完整性。
在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亚洲周边经济体占据了核心地位,越南、中国香港、日本和印度合计占比超过41%,构成主要出口市场。
新兴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除越南和印度外,刚果(布)以7.83%的占比位列第五,显示江苏省与非洲资源型经济体的贸易往来日益深化。从地域分布看,东南亚、东亚和非洲为主要出口市场,而传统欧美发达市场占比相对有限。
这种市场结构既体现了江苏省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成果,也反映了其出口市场结构正在从传统发达经济体向新兴市场加速转型的战略调整,有效增强了外贸发展的韧性与广度。
(3)浙江省
2025年9月份,浙江省以低值简易通关商品位居首位,体现了浙江在跨境电商领域的活跃度。传统优势产业中,玩具、纺织面料及塑料制品和鞋靴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重要地位,显示出浙江在轻工制造领域的坚实基础。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他阀门、龙头、旋塞及类似装置作为工业基础部件,以及光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等新能源相关产品均进入前十,标志着浙江在高端制造和绿色能源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整体而言,浙江出口商品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轻工产业的竞争力,又在高端制造和绿色能源领域逐步建立起新的优势,展现出多元并进的发展态势。
浙江省的外贸市场结构在保持对美国传统市场稳定出口的同时,对新兴市场特别是金砖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的开拓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更为均衡和富有韧性的国际市场布局。美国作为单一最大出口目的地,占据了总额的33.43%,显示出其仍是浙江外贸不可或缺的核心市场。金砖国家合计占比达到24.26%,已成为与美国市场体量相当的重要出口板块,这反映了浙江在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上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分布展现了良好的多元化趋势,印度、越南、巴西、德国、俄罗斯等主要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占比均衡,共同构成了一个分布广泛且相对分散的市场网络。
七、总结与展望
2025年9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与结构优化的积极态势。当月出口规模创下年内新高,增速较前两个月明显提升,彰显出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从结构上看,增长动能呈现双轮驱动格局:一般贸易方式与民营企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凸显我国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出口商品结构持续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升级,机电产品中的集成电路、新能源装备等品类表现突出,同时船舶等高端制造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国际市场布局方面,在与传统发达经济体保持稳健往来的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深化,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国内区域发展更趋均衡,中西部省份出口活力持续释放。
展望10月份,随着年终消费旺季的到来,海外市场需求有望保持稳定,特别是在消费电子、新能源产品等优势领域预计将维持较好表现。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将继续为出口提供有力支撑,我国与周边经济体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然而,也需要密切关注全球主要经济体需求分化的态势,警惕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注意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整体而言,我国外贸有望延续稳定发展势头,但需要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加强抗风险能力,以巩固高质量发展基础。
来源:环球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