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阿根廷双边贸易额平稳增长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面积次于巴西,是拉美第二大国。基于20世纪上半叶建立的食品与纺织工业,阿根廷已经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中国与阿根廷距离相对较远。
1972年2月19日,中国与阿根廷建交。中阿建交48年来,中国与阿根廷之间的经济往来不断增多,合作不断深化。面对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的变幻,同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与阿根廷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04年,中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贸易往来也进入了一段“蜜月期”。2014年7月,中阿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据阿根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2018年,中阿双边贸易额一直在150亿美元左右徘徊;其中,2016年中阿双边贸易下滑最为显著,而后随着阿根廷经济的复苏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苗头渐渐显露,阿根廷开始转向欧洲和亚洲市场,中阿双边贸易市场回暖。
2018年,阿根廷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62.8亿美元,增长18.2%;2019年阿根廷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下降1.3%。
上述2016年中阿双边贸易额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为如下三点:
第一,共同的需求压力;2016年,阿根廷的经济出现下滑,中国经济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总需求下降势必会影响进口需求。
第二,受价格方面的影响;初级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油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阿根廷主要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下降,也使得贸易额出现了下滑。
第三,中国与阿根廷均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因此两国的产业结构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两国间不断激化的贸易摩擦就印证了这一点。2016年,阿根廷对华发起11起反倾销调查,数量居拉美国家之首。阿方执行的88项贸易救济措施中有53项针对中国产品。
中国是阿根廷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据阿根廷统计局统计数据来看,2013-2018年阿根廷从中方的进口额都大于出口额,阿根廷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并且中国是阿根廷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2018年,阿根廷从中国进口额达到历史峰值,为120.7亿美元;同样逆差额也达到历史最高值,约为78.6亿美元。
2019年,阿根廷对中国出口68.1亿美元,增长61.8;自中国进口92.6亿美元,下降23.3%。阿方贸易逆差24.4亿美元,下降68.9%。
2020年7月,中国连续第四个月取代巴西成为阿根廷最大贸易伙伴。受疫情影响,阿根廷对华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下降14.3%和20.4%,对华贸易逆差为1.98亿美元。
阿根廷对中国主要出口产品
阿根廷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产品格局与对全球的出口产品格局显著不同。
2019年阿根廷对中国出口植物产品继续增长,为阿根廷对中国出口最多商品,出口额为30.4亿美元,增长129.8%,占阿根廷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4.6%。
动物产品出口27.5亿美元,增长86.6%,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0.3%。
此外,动植物油脂出口2.7亿美元,增长37.4%,占阿根廷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是第三大类出口商品。
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格局显著不同,阿根廷出口到中国的前三大类产品都与第一产业相关,这与阿根廷自身的地理分布、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有关。
就植物产品来看,阿根廷有“世界粮仓”的美誉,生产大豆、玉米、小麦等各类谷物和油籽作物,被视为中国实现粮食进口多元化的重要农产品来源国。
阿根廷自中国主要进口产品
阿根廷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集中于机电产品,2019年进口额为48.9亿美元,下降21.2%,占阿根廷自中国进口总额的52.8%。其中,电子类产品进口30.9亿美元, 下降22.4%;机械类产品进口18亿美元,下降19%。
此外,化工产品进口14.8亿美元,下降2.8%,占阿根廷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6%。
在上述产品上,巴西、美国和德国等国家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